01.
迷茫的时候
行动才是克服无力感最好的方式
2021年,俞敏洪60岁。
对很多人来讲,是一个终于熬到退休,准备颐养天年的年龄。
但到了俞敏洪这里截然相反。这一年,对他而言,注命是充满曲折与考验的一年。
国家“双减”政策落地,犹如平地一声雷,将K12教育市场炸得措手不及。
几乎在一夜之间,新东方股票蒸发,资产缩水,经营陷入危机。
重创之下,俞敏洪做好了退场的准备。
他给学生退还学费,给老师结算薪酬,然后把全国1500个教学点清退,再将闲置下来的8万套课桌椅全部捐给农村中小学。
这样的善后之道,为俞敏洪赢得了很多赞誉。
但外人看到的是体面,自己亲身经历却全是苦涩。
眼着二十多年苦心经营的企业濒临困境,对着人去楼空的学校,俞敏洪感觉自己的灵魂像被抽走了一般,空而迷惘。
那段时间,他时常和同事们一起呆在办公室,一边喝着酒,一边叹息,不知该何去何从。
回到家,又是整夜整夜睡不着,在星空下踱步,一圈又一圈。
用他自己的话说,如丧家之犬一般。
可即使身处暗无天日的低谷,俞敏洪也依然坚持在做一件事:直播。
早在2020年,因为疫情居家办公的缘故,俞敏洪开始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和团队交流工作。
之后疫情形势愈来愈严峻,事业也遭遇滑铁卢,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动荡不安。
俞敏洪却不想因此而停下来,他知道自己必须得做点什么,才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,找到确定的自己。
就这样,家里书房成了他专属的直播间,从自说自话,到向粉丝介绍书籍,再到找作者做直播对谈。
如果说一开始,俞敏洪并没有什么目的,而随着直播的深入,他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因为要准备对谈资料,他认真阅读了几百本书籍,认知得到了更大提升。
因为要对嘉宾做采访,他结交了很多良师益友,眼界变得更加开阔。
更重要的是,从文化直播的流量入口,他找到了新东方的转型之路,带动了东方甄选的发展。
如今3年疫情终于过去,不少人白白度过。
俞敏洪却创造了丰盛的成果:写了百万字读书笔记,出版了3本新书,直播了百场讲座,留下了120多万条对谈实录。
可以说,这套《老俞对谈录》不仅是一种总结,更是对他低谷中奋起的一份见证。
人生总有许多难关要过,越是迷茫时,越要提灯前行。
你在黑暗中坚定迈出的每一步,都会在某一天,引领你找到光的来处。
02.
用思考解析人生用对话叩问时代
2021年世界残疾人日,俞敏洪读到一本名为《命运之上》的书,备受触动之下,主动联系到作者刘大铭做对谈嘉宾。
这期节目播出后,好评如潮。
很多人被这个出生就饱受磨难却无比乐观的年轻人所鼓舞,书本《命运之上》因此而大卖。
这也让俞敏洪愈加看到了做对谈节目的意义,在接下来一年半的时间里,他先后对谈了60多位嘉宾。
嘉宾们来自心灵、精神、文化、历史、科技、商业等不同领域,却都是深具人格魅力和思想见解的人物。
开启对谈前,俞敏洪会细致准备案头工作:读作者的所有书籍,寻找有关作者的所有文字和视频,提前约作者一起吃饭加深了解,再撰写2千字左右的采访提纲。
于是才有了我们在书中看到的精彩对话。
《老俞对谈录》分上下两册。
第一册《向光而行》,对谈人物包括精神偶像余秀华、陶勇;心灵导师周国平、李玫瑾;科学界热点人物李开复、尹烨等。
第二册《心灵激荡》,对谈人物包括文化名人陈晓卿、六神磊磊;创业先锋樊登、刘润等。
31场对话,链接31个与个人、时代息息相关的话题。
单篇对谈内容逾2万字,尽可能保留对话的原汁原味,还原每位人物的观点。
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,我们亟需真诚的问答,启发我们认识当下、做出改变、思考未来。
《老俞对谈录》就是这样一套能带领你穿越现实迷茫,获得深刻见解的好书。
从这些杰出人物的经历和感悟中,你可以打开认知边界、解除心灵困惑、提升精神韧性。
在与他们的思想碰撞中,你可以看到承载时代精神的群像纪录,感受个人与时代命运的紧密相连。
探讨时代的大江大河,也诉说个人的困惑与理想。总有一个人,某句话,让你精神挺拔,内心敞亮!
正如歌德所写:读一本好的书,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。
翻开《老俞对谈录》,你就开启了一场答疑解惑的启迪之旅,一次去伪存真的探索之旅。
03.
内心有光脚下就会有路
俞敏洪曾说过:
“让生命厚重的,往往并不是那些欣喜的瞬间,而是苦难和越过苦难后的刻骨铭心。”
“老俞闲话”系列直播之所以赢得流量和口碑的双丰收,正是在于它承载了丰富而厚重的生命体验。
对谈中,俞敏洪会用充满共情的提问和真诚的聆听,引导嘉宾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。
这些故事里,有令人羡慕的传奇与精彩,背后同样我们所意想不到的艰辛与苦痛。
诗人陈年喜,曾在矿山做过16年的爆破工,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在5千米下的矿山之下工作,并因此而染上尘肺病。
这段沉重的人生经历,虽然带给了陈年喜伤痛,却也使他得以领悟生活的真义,从而不断对抗浅薄,精进写作,最终实现了出版诗集的梦想。
医生陶勇,是我国最顶尖的眼科专家之一,遭患者砍伤后左手失去知觉,无法再登上手术台。
但这场意外并没有打倒他。大难不死,他变得更加乐观豁达,重新找到了事业上的新方向。
他开始对医疗背后的人文问题有了更多反思和关注,提出了“光盲计划”,并致力于做科研、带学生,把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推广到全国,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眼科人才。
作家周国平,大学毕业后曾被分配到广西农村,开启长达十年的下乡生活。
那里地处偏远,生活条件艰苦,他和同事们挤在两间茅草屋里,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惘。
可即使是在最孤独无助之时,周国平仍不忘读书、写作,把身边能借到的书全部都看了一遍。
后来的事实证明,孤独是一种强劲的动力。他能成长为一名优秀作家,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那漫长孤独时光的积累与沉淀。
还有暗下“笨功夫”的张宏杰、坚持用热爱行走世界的郭建龙--------
每篇访谈的内容各有不同,但透过他们和老俞的故事,其实就会发现一种共有的精神品质:
那是哪怕身处绝望也要找希望的勇气,是敢于接受失败却绝不轻易认怂的坚毅。
要问信念从哪里来,我想俞敏洪老师的这句话就是答案:
“我坚信在最黑暗的天空中,依然有星光闪烁。”
我们都期待一个温暖而永恒的春天,但风雨扑面才是人生常态。
我们最终也会明白,相比一帆风顺的成功,百折不挠的逆袭更有激励人心的力量。
这就像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: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,不遇着岛屿和暗礁,难以激起生命的浪花。
经历没有好坏,只有成长。你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它,决定了你能抵达多远的地方。
只有内心有光,脚下就一定会有路。
无论命运如何待你,就让这本《老俞对谈录》陪你一起找回力量,找到前行的方向吧。
《老俞对谈录》套装向光而行+心灵激荡
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购买
欢迎点“在看”,分享转发到朋友圈
欢迎朋友圈各种姿势的分享
购书、咨询
:晓风
了解更多书讯
推 荐 阅 读
#点击文字即可阅读#
晓风书屋营业时间
扬之水《中国金银器》| 银辉闪烁,金光灿然
《马一浮全集》
晓风书屋
微信号
分享最新最美最好的书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