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庞贝病(Pompe disease)诊断与流行特征探秘:差异、挑战与应对
《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Diseases》:Global variations in diagnostic methods and epidemiological estimates in Pompe disease: findings from a scoping review
【字体:
大
中
小
】
时间:2025年05月07日
来源: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Diseases 3.4
编辑推荐:
庞贝病(Pompe disease)患病率存地区差异,诊断标准不统一。研究人员开展全球庞贝病流行病学研究,分析相关数据。结果显示患病率、诊断酶切值差异大,受种族等影响。该研究为规范诊断、精准防控提供依据。
庞贝病,又称糖原贮积症 II 型或酸性麦芽糖酶缺乏症,是一种因 GAA 基因突变导致 α- 葡萄糖苷酶(GAA)缺乏的多系统代谢疾病。患者会出现溶酶体糖原在多种组织中堆积的情况,进而引发进行性肌无力、心脏肥大、呼吸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。根据发病年龄和症状表现,庞贝病主要分为婴儿型庞贝病(IOPD)和晚发型庞贝病(LOPD) 。IOPD 起病迅速,病情严重,常伴有心脏、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,若不及时治疗,患儿往往在一岁内死于心肺衰竭;LOPD 则进展缓慢,主要影响骨骼肌,导致呼吸和行动功能障碍。
目前,庞贝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检测 GAA 酶缺乏和(或)GAA 基因突变,但诊断过程存在诸多难题。一方面,部分基因变异意义不明,难以准确判断病情;另一方面,一些携带假缺陷等位基因的人可能被误诊,而且不同地区的新生儿筛查(NBS)项目缺乏统一标准,导致漏诊、误诊情况时有发生。此外,庞贝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缺乏精准数据,不同地区的估算差异巨大,这给疾病的防控和治疗带来极大挑战。
为深入了解庞贝病的全球流行情况,探究患病率差异的潜在原因,来自巴西、美国、德国等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。该研究成果发表在《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Diseases》上,为后续的疾病防控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研究人员采用全面的文献检索方法。2023 年 7 月,他们在 PubMed 数据库进行了首次检索,之后在 2024 年 3 月进行更新,并于 2024 年 6 月通过 Embase 数据库进行验证。检索词涵盖 “Pompe disease”“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II”“prevalence”“incidence”“epidemiology”“survival”“mortality”“newborn screening” 等,且限定检索结果为英文文献,并导出为 Excel 文件。筛选文献时,他们依据严格标准,包括流行病学方法科学合理、明确定义疾病、近 5 年内发表等,最终从 1210 篇摘要中筛选出 11 篇符合全部标准的文献。
研究结果显示,庞贝病的患病率在全球不同地区差异显著。在新生儿筛查研究中,IOPD 的出生患病率在日本低至 1/297,387,而在我国台湾地区则高达 1/62,186;LOPD 的出生患病率在我国台湾地区为 1/82,914,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却达到 1/17,133。法国国家庞贝病登记处的数据表明,LOPD 的诊断数量呈上升趋势,从 2001 年前的每年 2.6 例,增加到 2001 - 2010 年的每年 10.6 例,再到 2011 - 2015 年的每年 12.8 例 。不同地区诊断时使用的 GAA 酶活性临界值也各不相同,如干血斑中的酶活性临界值从低于淋巴细胞平均值的 3% 到 2.10 μmol/L/h,再到每日中位数的≤18% 不等。同时,研究还发现,非洲裔人群中庞贝病的患病率相对较高,而亚洲人群中假缺陷等位基因的频率更高。例如,加利福尼亚州新生儿筛查项目中,非洲裔美国新生儿的庞贝病患病率为 1/18,700,远高于总体出生患病率 1/25,175;在我国台湾地区,40% 通过新生儿筛查发现的庞贝病患者携带假缺陷变异 C.[1726G>A;2065G>A] 。
在讨论部分,研究人员指出,随着酶替代疗法在全球 65 多个国家的广泛应用,准确估算庞贝病的患病率至关重要,这有助于确保患者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。然而,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新生儿筛查项目缺乏标准化,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检测方法、酶活性临界值设定以及疾病分类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,这使得患病率估算结果受到影响。而且,不同检测方法的分析范围不同,如串联质谱法比荧光分析法能更准确地测量极低值的酶活性,有助于区分致病突变、假缺陷等位基因和良性变异,但这些差异在患病率估算中往往未得到充分考虑。此外,庞贝病的两种类型 IOPD 和 LOPD 在表型和疾病进程上存在差异,目前基于发病年龄的二分法分类并不完美,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明确两者的差异以及表型 - 基因型的相关性。
这项研究通过全面分析全球范围内庞贝病的流行病学数据,明确了不同地区患病率和诊断标准的差异,揭示了种族和民族因素对疾病流行的影响。研究结果为制定统一的诊断和筛查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,有助于提高庞贝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,推动全球范围内对这一罕见病的防控和管理。同时,也为后续深入研究庞贝病的发病机制、优化治疗方案等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未来,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,建立标准化的检测和诊断体系,开展大规模的长期随访研究,以更全面地了解庞贝病的发病规律,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医疗服务。
相关新闻